毕业季

2021/04/25
共 2.6k 字
约 8 分钟
归档: 杂乱
标签: 毕业

直到现在,我都没多少离别的伤感。或许只有真的发现自己没有权限进入校园后,才会觉得不舍


从何说起

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从毕业这个词开始吧。

说起毕业,脑袋里蹦出一个关于毕业的视频,那时我还没到初三。是说一个毕业生,搭着出租车离校,回想起在校园跟舍友的点点滴滴。当时离大学还远,但那个视频很打动我,一直在脑海深处。我实在找不出这个视频,不然肯定要放出来。

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次,是大一的时候,在机构写的毕业季推文。那时收集了各个毕业班的照片,刚好又看到网易云一首不错的毕业为题的轻音乐,很有感触,于是用这些照片剪了个视频。当时天真地想着,到我这届毕业的时候,也要弄这样一个视频,全班的可能弄不了,那就全宿舍的。结果现在完全没那个心情。看着师兄师姐提交过来的照片,或许,当时我比他们更有毕业的情感。

明明知道自己即将毕业,但在正式离校前,还是没有离别感。

回看一下这四年,也算对得住大学了吧:加入过机构,参加过院运会,勤工助学积攒了一些钱,成绩还行,认识了小雪。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学习、在成长、在进步、在奋斗,而不是在宿舍躺尸,过得还算精彩,至少在回忆起来我不后悔;虽说因为体育差零点几分,没拿上过三好学生跟奖学金,但我知足了,我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老师同学,这本已超出了我入学的期待,总不能事事如愿。

舍友篇

四年下来,确实最熟悉的就是舍友。
还记得第一天入住时,苦苦爬了七层楼梯,看到这破旧的楼房,古老的木桌,人都要奔溃了,还一度因为没空调而申请换宿舍。住下以后,才觉得这里太舒服了。不仅住宿费便宜,每个月还有水电补贴,在有空调之前,基本就没交过电费,到现在冷水有上千吨,没有比这更爽的了。有空调之后,已经深深喜欢上这里了。

一个好的宿舍,环境新旧在融洽的同学关系前不值一提。摇了四年的床,感谢舍长不杀之恩。之前说我每个阶段,身边总有个很要好的胖子,感谢胖子的陪伴;感谢凯平推荐的勤工助学,感谢忆文带来的欢乐,感谢振龙看电视剧让我在最忙碌的时候也能追剧大雾还有说话相对没那么多的乔华跟英铭。我虽不怎么玩游戏,但又跟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话题,关于技术,关于读书,关于工作,关于电视剧。

学习篇

能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很要运气。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至今还记得省运会训练期间,看计算机网络看得津津有味,越看越有意思,那真是我学习最专注的一段时间,也是我认为大学中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也慢慢摸索出考试的套路,有时候成绩并不真跟掌握程度相关,大学的成绩不只由期末考决定,且考试有着他独特的拿分方法。所以大二以后,都能拿到个不错的成绩。至于答辩,也总结出了一些套路,老师喜欢问什么问题,希望一个系统有什么东西,怎么讲他们才能听懂,怎么描述才能把你的能力展示出来,其实跟懂技术一样重要。

特别想说说选修公共课,开始以为这就是用来水学分玩手机的课程。关键在于选得好不好。但几年下来,每个课都留下了特别的记忆。诗歌与吟诵要周六一大早去上,昆虫课刚好拍到了神奇的虫子,英语口语要一个个人地过关,中国文化概论精彩得连手机都不想玩,健康与养生我听得津津有味,环境与资源最难熬,次次点名,期末题连百度都难查,演讲与口才让我好好地抒发了一次对武侠的看法,甚至还代过一节烹饪课吃到了排骨烧卖。原来这些我以为不重要的课程,也承载着这么多的回忆,也收获了这么多。

机构篇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新媒体运营部确实带给了我许多。是新媒体的各位,给我上了许多课。从海报制作、院运会展牌的制作,工作汇报的撰写,到参与新媒体大赛,举办各种比赛与义务活动,到运营学院公众号,每一段都能想起很多镜头。跪在地板上上色,熬夜修改海报,海报漏字被骂,视频做得好被表扬,历历在目。

大家一起吃烧烤,喝酒,唱k,过生日,还收获了一次到佛山的旅行。那次真的很疯狂,凌晨还在佛山街头骑单车。短短一学年,原来发生了这么多事。过去了许久,甚至连照片也没怎么留下,但记忆没有磨灭。

勤工篇

当初是经凯平的推荐,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谁知这一做就是两年多,还参与、见证了中心的蜕变。

恰逢九月开学,离教师节很近,自然要为老师准备点礼物。凯平不好意思地跟我说,还没收到工资就要你破费了。本来是想带我搞钱的。其实我还要感谢他,他不经意间发到宿舍群的消息,我碰运气地试一试,结果影响了我整个大学的轨迹。从那以后,我就变得非常忙,除了睡觉,我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宿舍,而是在中心。

勤工助学这段经历,让我结识了许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伙伴,认识了许多老师,了解了学校许多部门的运作与办事手续。见识过清华的名教授,也给了我机会跟众多的教师校长接触,感受到了参差,慢慢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确实受益良多。也正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一些小钱,才让我能买喜欢的东西,升级电脑,更重要的是,能不花家里人的钱去旅游。

从小白到老员工,我经历过中心相对悠闲的时期,那时准时上下班,闲暇时可以看看书,期末复习可以独占一个办公室;也曾为检查第一届“论坛”的PPT熬夜到两点,为整理数据熬夜到四五点,可以说亲身见证着中心的成长。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没有真正的下班”,好长一段时间,听到微信提示音都有点心慌甚至有点神经质。累,但快乐着。我累,大伙累,老师也累。但我很喜欢这种大家一起努力工作的感觉。

在最后交接的晚上,新助理还没确定下来。我对肖老师说,“我来这里两年多了,在我离开前,真想把这一切都交接好,真心想中心变得更好”。说到这我已喉头哽咽,不能再说了。

恋爱篇

我们总说,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但电视剧源于生活。要感谢机构吧,当初要不是没第二次的面试,我就进不了新媒体,也就没有后来的交谊舞,就不会加到小雪微信。当时那固执的我,如果进不了新媒体,其他机构也不会考虑的了。

曾不止一次地去寻找,我们是什么时候因什么而聊到一起的。每次都找不到。或许正是日积月累的偶尔接触,我们慢慢变得无话不说。

何其有幸,与你相识。


To Be Continue

但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的经历可能算得上充实,但也不乏有比我更忙,比我更苦,比我更努力,比我更出色的。有人在找工作,有人家里有旷没有所谓,有人刚毕业拿着12k的工资。我要做的不是跟他们比,而是尽自己的努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不管如何,大学这段路已经驶入最后一个站,就差下车了。毕业后,各奔东西,不知还会跟多少同学联系。

以上写于毕业照后,相信日后会再补充。


最后的校园时光

以下写于领毕业证后

去后勤处的路上,抬头望着灰沉沉的天空。我常在晚饭后,或是跑步后,回宿舍的路上望到这样的天空,是哪一刻,觉得有点毕业的感觉呢?或许毕业也可以是个持续性动词,是慢慢办清离校手续的一个过程

到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才真正觉得胃痛。来去匆匆,事情很多,还有很多地方没来得及再走走,行知湖、翰墨池、田径场,最后几天一个都没机会去不出意外,以后回来,就再也不能自由地出入这个校园了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的一幕幕,从不喜欢,到习惯,到热爱,到不舍得

本来想多说几句,一时语塞,最后只发了八个字的说说:
此去一别,后会有期。
是对舍友,对同学,对老师,更是对这个校园,最后想说的话

虽说大部分人都在广州,但实际上大家能聚在一起的,会有多少机会呢?
所以毕业了就真的是毕业了,再也没有以前在宿舍,在学校,在肇庆一起的那种感觉

就此一别,各自珍重;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留言

本站已运行
© 2024 Jack  由 Hexo 驱动
复制成功